西湖清淤却在3公里外乌山脚下设作业场地!咋回事?

2017-08-25 10:30:33

西湖是福州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场所,为了让市民能享受更美的西湖景色,西湖水质改造工作一直没停过。
眼下西湖湖体清淤项目正在进行,可该项目有个作业场地却是远在3公里之外乌山脚下的鼓楼区小柳路口。
“远程”清淤,这是如何做到的?到现场一探究竟吧。
泥水从临时铺设在白马河中的管道注入工地的泥水池,经现场的固化机分离后,产生固体泥巴……
在鼓楼区小柳路口的施工现场,看到了泥水固化分离这一新型环保清淤作业方式。
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工作场?
“西湖在市中心,作业场地很不好找。”西湖清淤项目施工方负责人邹先生说,西湖湖面的面积有30万平方米,总共需要对15万立方米的泥水进行清淤。
整个项目分为A、B、C三个作业区,每个作业区处理约5万立方米的泥水。为C作业区选场地时,施工方遇到了难题,刚好鼓楼区小柳路口有一块拆迁工地,经过相关部门的前期协调和场地建设后,本月初,拆迁工地临时“变身”清淤工地投入使用。
场地有了,可新问题也跟着来了。
困难一:原来,小柳路口的作业场地远离西湖,湖里的泥水要经过3公里的管道,才能来到乌山脚下的作业场地,而最有利于作业的管道长度是数百米。A、B两个作业区的作业管道长度都没有超过1公里。
困难二:压力不足,是远程抽取西湖泥水的一个大问题,施工方因此在3公里的管道沿线设了两个增压泵。
困难三:解决了压力问题,但是,泥水中的石头不时卡住增压泵并造成停转、水中管道半路脱节等问题,也给施工方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施工方不得不时刻紧盯现场,随时处理突发情形,从而保证作业效率。
在现场看到,现场除了一个泥水池、两台固化机、一个泥巴池,还有一个利于泥水固化分离的药剂池。
泥水和药剂会在“合流”后进入固化机,在这台机器上,泥、水基本完成分离,产生的泥巴落入固体泥巴池,剩下的水体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重新回到白马河。
邹先生表示,整个西湖清淤项目最终会产生1.5万立方米左右的固体泥巴。这种清淤方式不仅避免了“滴洒漏”,保证了城市环境的整洁,产生的固体泥巴还能废物再利用,制造成砖块等。
据了解,整个西湖的清淤项目预计在9月中旬完成。

分享到: sina qq 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