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

▲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简称ABR)工艺在总结了各种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处理工艺特点性能的基础上开发和研制的一种高效新型的厌氧污水生物技术。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工艺是在ABR的基础上经过改良而形成,HABR与ABR相比,增加了生物总量,另外还加速了污泥与气泡的分离,从而减少了污泥的流失,在启动期间和正常运行条件下的性能均优于ABR工艺,切并不会明显增加反应器的造价,也不会出现堵塞问题。

  反应器分隔成串联的几个反应室,每个反应室都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上流式污泥床系统(upfLow sLudge bed,简称USB)。被处理的废水在反应器内沿折流板作上下流动,依次通过每个反应室的污泥床,废水中的有机基质通过与微生物接触而得到去除。借助于处理过程中反应器内产生的气体使反应器内的微生物固体在折流板所形成的各个隔室内作上下膨胀和沉淀运动,而整个反应器内的水流则以较慢的速度作水平流动。水流绕折流板流动而使水流在反应器内流经的总长度增加,再加之折流板的阻挡及污泥的沉降作用,生物固体被有效地截留在反应器内。

▲非均相催化氧化技术
  非均相催化氧化技术的核心为三相催化氧化,这三相分别是:由风机送入系统内的空气(气相),药剂发生器产生的高效氧化剂(液相),固定在载体上的催化剂(固相),其中催化剂为复合型贵金属化合物,正是该催化剂的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也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从而减少了液相氧化剂的耗量,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又能使反应速度大大加快,缩短了废水的停留时间。废水经过预处理除去水中杂物后,进入非均相催化氧化系统,水中有机污染物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剂分解,苯环、杂环类有机物被开环,断链,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小分子再进一步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废水中的COD值大幅度降低,脱色效果明显,同时提高了BOD/COD的比值,降低了废水毒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条件,使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新型催化微电解技术

  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又称内电解法。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Fe2+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进一步氧化成Fe3+,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

▲科研开发团队

◆公司技术团队

  中科深兰(福建)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有着雄厚的技术力量,拥有优秀的技术研发团队。公司现有员工100多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工程师5名,中级工程师18名,助理级工程师22名,博士研究生1名(百人引进人才),硕士研究生2名,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80%以上。近年来公司研发部门共获得78项专利成果,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型技术专利69项,软件著作权5项,另有20余项专利技术正在申请。2019年度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公司创始人之一黄泽淦毕业于同济大学物理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福州二化设计院院长。黄泽淦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噪声振动与控制技术研究,在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期刊及其他全国性期刊上共发表几十篇论文,具有丰富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经验,是我省最权威的专家之一。

◆合作技术团队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于2019年共同成立城市固体废弃物治理联合实验室。目前中科深兰同研究所多个科研团队进行紧密合作,共同研发推广环保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研究所人员规模将达到760人,其中创新岗位人员200人,项目聘用人员210人,研究生300人,博士后、客座人员及访问学者50名。我司与研究所达成技术合作,为加快我司创新能力的建设,迅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